4亿换一个梦,“辞职”篮协主席的姚明,已经走上了另一条路
前言 在许多人眼中,NBA巨星退役后应当享受财富与荣耀,这是他们理应拥有的生活。然而,姚明却走了一条与常规截然不同的道路:他放弃了高
前言
在许多人眼中,NBA巨星退役后应当享受财富与荣耀,这是他们理应拥有的生活。然而,姚明却走了一条与常规截然不同的道路:他放弃了高达4亿元的代言合同,选择担任中国篮球协会主席,投入到了充满艰辛和挑战的改革之路中。为了这一选择,他做出了巨大的个人牺牲,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。那么,究竟是什么驱使这位曾站在巅峰的巨星,选择了重新出发,踏上这条不为人知、且充满荆棘的征程呢?
当4亿遇到理想,姚明选择了后者
2017年春天,一个改变中国篮球命运的决定悄然诞生。当4亿元的代言费用与中国篮球协会主席的职位同时摆在姚明面前时,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会选择后者。毕竟,这位曾经在NBA赛场上驰骋的篮球巨星,已经用九年的职业生涯证明了自己的价值,完全有资格去享受成功带来的荣誉与财富。
NBA生涯中的总收入超过20亿人民币,而退役后,仅凭两年的代言合同,姚明便轻松赚得12亿元人民币。北京、上海、休斯顿的豪华住宅,定制的奔驰跑车,这些都无声地昭示着:姚明已经站在了人生的巅峰,可以从容享受财富带来的自由与尊重。
然而,当中国篮球协会向他伸出橄榄枝时,姚明做出了令所有人震惊的决定。他深思熟虑了一整夜,第二天,他果断地选择了接下这个重担。为了全身心投入到这项事业,他毅然放弃了价值4亿元的代言合同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他还将本应属于自己的中国人寿代言,完全转让给了CBA,作为主赞助商,每年4亿元就这样从他个人的口袋流向了中国篮球事业。
这不仅是一个商人的算计,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选择。在他的就职演讲中,他引用了林则徐的名句: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。那一刻,所有人都明白了:这不仅仅是一个职务的转换,更是一次价值观的宣言。在个人利益与国家篮球事业之间,姚明选择了后者;在唾手可得的财富与充满挑战的改革道路之间,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担当。这一决定的分量有多重?从此,姚明的每一天都将面对质疑、期待、批评,甚至是不理解,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,因为他心中有一个更宏大的梦想。
放弃4亿的代价: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七年征程
接任篮协主席后,姚明宛如一颗被紧紧拧住的陀螺,不停旋转,推动着一项又一项的改革。他提出了“红蓝分队机制”,将国家队分成两个队伍,这一举措旨在给更多年轻球员提供参加国际赛事的机会,打破了以往固定的选材局限。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,红队一举夺冠,那个瞬间,人们仿佛看到了中国篮球改革的曙光。
姚明还大力完善了选秀制度,让大学生球员和草根球员也有机会进入职业赛场。为了推动小篮球项目,他成立了姚基金,几乎是倾尽心血地试图改变中国篮球的面貌。每天工作至深夜,埋头研究数据,调整改革方案。日复一日,他的头发早已斑白,体重也一度飙升至400斤。
然而,尽管他的理想远大,现实却异常残酷。中国篮球的问题早已根深蒂固,非一朝一夕可解。2019年男篮世界杯,中国队在家门口作战,身边一切看似天时地利人和,所有人都期盼着男篮能够一展雄风,然而结果却是迎头一击:关键时刻的失误导致小组赛的出局,直接断送了通向东京奥运会的门票。赛后发布会上,记者将最尖锐的问题抛向姚明,他没有回避,而是坦然地承担起了全部责任:“责任在我。”
展开全文
那一刻,姚明脸上的落寞与不甘,比任何文字的描述都更加震撼人心。接下来,亚洲杯、杭州亚运会等赛事,男篮的表现一次次令人失望。当记者再次追问责任时,姚明苦笑着自嘲:“辞职回家,反正上海离这儿挺近的。”这句看似玩笑的话背后,却隐藏着一个改革者的内心煎熬。他深知,中国篮球的问题远非换个教练、裁掉几个球员那么简单。人才培养体系、联赛生态、体教结合,这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,早已不是一个人能够轻易撼动的。
七年时间,4亿资金投入,姚明带来的却是无尽的质疑与批评。然而,姚明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困境,它也折射出了中国体育改革的艰难与复杂。
姚明是中国体育改革的镜子
将中国男篮的所有失败归咎于姚明一人,显然并不公正。翻开中国体育改革的历史,每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改革者都曾经历过类似的争议与质疑。
例如,当年年维泗担任中国足协主席时推行职业化改革,也遭遇了无数的非议,但今天,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贡献。而在国外,前NBA总裁大卫·斯特恩在推动全球化战略时,也经历了巨大的反对声浪。改革者的宿命,往往是在质疑中前行,在争议中坚持。真正的改革,从来不是一条康庄大道,而是充满荆棘的小径。姚明的遭遇,正是中国体育改革复杂性与艰难性的真实写照。
基层教练依旧沿用老办法,教孩子打球只看身高,忽视了运球和投篮训练;大学联赛的水平与职业联赛相差甚远,选秀球员根本无法适应高水平比赛;家长们仍然认为读书比打篮球更重要,尽管小篮球推广多年,报名的孩子却越来越少;作业负担过重,孩子们甚至没有时间去练习篮球。每一个问题,姚明都无法单枪匹马解决,但在舆论的聚光灯下,他却成了所有问题的替罪羊。
然而,换个角度看,姚明的改革并非毫无成效。通过红蓝队机制培养出的球员,如周琦,已成为CBA的中流砥柱;CBA的选秀让更多草根球员站上了职业舞台,联赛的职业化水平也在逐步提升。2024-2025赛季,CBA的平均观众人数比五年前增长了20%。
在女篮方面,中国队在2018年和2023年连续两届亚运会夺金,2022年世界杯获得银牌,这些成果都离不开姚明推动的职业化改革。更重要的是,姚明改变了人们对体育改革的认识。他让大家意识到,真正的改革需要时间,需要耐心,更需要像他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去承受压力。姚明用个人的牺牲为未来的改革者开辟了一条道路。
虽然这条路依然布满挑战,但至少方向已经明确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姚明不是失败者,而是中国体育改革的拓荒者。他在这片荒原上凿开了一道窄门,也许现在还看不到光亮,但终有一天,有人会沿着这条路走向光明。
4亿种下的种子,何时开花?
2024年10月31日,姚明正式卸任中国篮协主席。没有盛大的告别仪式,没有冗长的述职报告,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与自然。这位曾经站在世界篮球之巅,又在中国篮球改革的深水区拼搏的巨人,以一种近乎无声无息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谢幕。
卸下重担后的姚明去向何处?他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地方:乡村小学的篮球场边,社区的公益篮球活动现场,青少年篮球训练营的场地上。他的重心转向了更加基础的领域。
通过姚明基金会,他推动了数十所乡村学校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